為空間創造呼吸,為企業注入活力,有偶設計翻轉室內設計心層次

▌CIEA會員專訪系列-有偶設計

編輯/吳順圓、侯蓁蓁

處於資訊量爆炸、競爭激烈的新世代,努力開拓全新的產業鏈以及獨樹一格的服務是新創產業的宗旨。而如何在有限的資金及空間中,為這群雨後春筍的新創公司規劃最適合他們的辦公空間,成了室內設計需要深究的課題。屏除傳統的室內設計思維,有偶設計創辦人Stan林宏諺以敏銳的觀察與現代的設計觀點,找出了每一個新創公司最需要的答案。

為新創產業量身打造的現代化辦公室,讓工作不再只是工作

林宏諺早期創立「交點」,建立一個能讓各行各業的創業家有互相交流、分享的平台。辦了幾年下來,開始有朋友建議本業為室內設計的他,可以試試看自己操刀。也因此,起初的案子都是服務新創圈的客戶。

林宏諺在前期從住宅設計起家,他瞭解「住宅設計」注重施工用料以及空間使用。但是到了「辦公室設計」,用料或使用率反而不是最重要的;取而代之的是「整體氛圍」,也是現代室內設計最強調的。

以全新的角度設定業主與有偶的角色定位,建立優化的合作關係

「業主與有偶的合作如同交朋友,每一次的合作案,首要探討的應該是『如何在同一件事情上取得共識』雙方共同想辦法把環境做得更好,而非純粹商業上的甲乙方關係。」

北宋《二程集》收錄「無獨有偶」,指事物往往成雙成對出現,或指兩件相同或相似的事物。也因此有偶設計的品牌LOGO是兩個有重疊的圓圈,象徵兩個人的夥伴關係和其產生的交集。

由於品牌的中心思想,使得合作案不再只是業務。許多以往服務過的合作夥伴,即便合作案結束仍持續保持聯絡,昇華成更深入的合作模式,比如:小寶優居、MAYO、PRESSPLAY、VeSA等等。

傳統與現代辦公室設計的差異

以往傳統的辦公室設計追求的是把空間的坪效最大化,像是一個固定的空間內擠下最多的桌椅,或是位子之間用矮隔板隔開。在這樣的設計思維下所產出的辦公室,人待久了容易感到悶,甚至心浮氣躁。

反之,現代的辦公室設計則是以整體氛圍為本,工作環境大多是開放式空間,可能有活潑的顏色、木質色調、良好的採光、整體動線順暢。在這樣的環境下工作,可以明顯感覺到生氣。人在舒適的環境中工作,精神自然就不那麼緊繃,同事間的討論也會變得熱絡,進而增加生產力。

除了個人辦公區域,現代辦公室也在意公共空間。舒適的茶水間、交誼廳等等,都能使人在長時間工作中能有心境上的轉換,降低工作上的倦怠期,並且在適當休息過後能快速的恢復到最佳工作狀態。

有偶設計的差異化與品牌亮點:致力於辦公室設計與COWORKING SPACE

「近年來辦公室設計成為趨勢,台灣對辦公室的追求有一段時間想像的是矽谷那樣美麗、舒適的辦公室,但是大家很常忽略美好的想像之下,實務上的可行性。比如:窗邊霸台因日曬關係,可能使使用率大幅度降低。有偶所擅長的產品線是在考量實際面問題後,根據客戶的辦公室使用條件與生活習慣,來訂製適合客戶需求的辦公空間。」

另一塊,有偶也關注在COWORKING SPACE(共享空間或聯合辦公室)。林宏諺2017年在深圳初創有偶設計,那時的深圳已是非常開放的城市,且又鄰近香港,成為許多國際人才的創業聚集地,也造就當地的共享空間發展早且迅速。深圳COWORKING SPACE量體空間巨大,一個空間就有1500至2000坪,而要去設計創造這樣廣大的空間,勾起了林宏諺的好奇心「如此大坪數的空間,要如何透過室內設計的巧思,全部租出去?」於是他參訪了許多像這樣的聯合辦公空間,發現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被營造成交誼空間,不同的團隊或公司因為有這樣的交誼空間,使得交流的頻率更高了。

有別於以往台灣的共享空間只是傳統辦公室的變形,在深圳看了許多國際品牌的共享空間,林宏諺從中學習到如何真正為業者打造符合其需求、彼此產生資源連結或交流互助的辦公室類型。除了足夠大的空間,有偶算出了一個最優化共享空間的比例,找出公共區、座位區、動線取得的平衡。專注辦公室設計與COWORKING SPACE使得有偶設計成為指標性的設計公司。

挑戰古蹟中的現代辦公室與施工實際面臨問題

過往案例中,有偶碰過各式各樣的挑戰,比如:選擇在華山創意園區租地建造的VeSA,因園區全為古蹟,使得施工上困難度非常高。完全禁止在原有建築物上釘製或黏貼,原先設計的地板與隔間全部要像堆積木一樣架高,再利用隔間與隔間彼此吃力來支撐。

在眾多案例中,比較常見的挑戰是在建造時,即使已經取得符合法規的施工執照,也依照國家標準於早上九點到下午四點施工,但實際執行時,卻時常須面臨鄰近住宅或公司行號的抗議。而能克服此問題的夜晚施工,則是將問題反映在成本上。

對跨境創新創業交流協會的想法與願景

「之前在深圳台商會擔任理事及分會副會長,而台商會的現況是缺乏年青的新血加入,因多數往中國發展的年青人是進入像騰訊或是阿里巴巴等大公司工作,較難吸引到全心投入創業的年青人。那幾年因地緣關係認識了深圳市台辦的官員,未來若協會會員需要一些政府單位的資源,或是台商協會的資源,都樂意幫忙牽線。」